原长江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回忆毛主席与开国后南水北调的计划
发布日期:2022-11-01 00:52
“你回去以后立刻派人察勘,一有资料就给我写信”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主席在“长江”舰上接见了我,并与我就长江流域计划作了长谈。其间,毛主席缔造性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雄伟设想,我对他说,丹江口一带可能是最好的引水线路。毛主席连忙嘱咐我:“你回去以后立刻派人察勘,一有资料就给我写信。
”他那种恨不得连忙见到察勘结果的急切样子,像一股无形的庞大动力敦促着我,那雄伟远景更是激励和吸引着我,我一回到机关就迅速地行动起来。毛主席与林一山重新查勘丹江口水库坝址线我站在南水北调这个新的高度,对已往已做的汉江流域计划事情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思考和审视。
汉江在历史上经常发生特大洪水灾害,1935年7月初的一次洪水,造成8万多人死亡。因此开国后,我们立刻把汉江作为防洪和水资源综合使用计划的重点之一。已往几年,我们对汉江流域计划本着以防洪为主、综合使用水资源的指导思想,找到了丹江口水库坝址方案,这个方案可以解决汉江防洪问题,预防1935年那种洪水灾害。可是由于丹江口水库的淹没面积太大,我们又在丹江口上游数十公里选定了一个高坝坝址,其防洪发电效益与丹江口一样,而淹没损失却可能淘汰一半。
出于这种思量,我们还准备对两个坝址作最后的比力,再作确定。现在,由于毛主席的提醒,我惊讶地发现,丹江口水利枢纽不仅是较理想的汉江防洪工程方案,同时也可能成为南水北调设想中的关键工程。于是,我立刻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察勘队伍,重新察勘丹江口水库坝址线,并寻找其他具有研究价值的引水线路。
在认真察勘了有研究价值的引水线路,加上其他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我们终于找到了最有利于选择引水水库坝址线的理想河段,并与我向毛主席汇报时提出的设想相切合,即丹江口河段是最好的引水线路,而由此向华北引水的运河线路更是意外切合要求。因而,我们迅速确定了丹江口工程方案。由于赋予了丹江口坝址以南水北调的伟大使命,使修建丹江口水库的实际意义获得了庞大的富厚与扩展。
越发令人欣慰的是,汉江的防洪计划与南水北调的宏图已在丹江口水利枢纽中获得高度统一和密切联合。意外的收获在计划设计事情中,经由进一步深入观察研究证明,从丹江口最低水位沿着京广铁路直至北京的运河线路,从坡降到水头都很是理想。越发凑巧的是,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人在这个分水岭上凿出一条人工运河,这条河恰恰在我们计划中的引水线路上。
这证明昔人就有过类似设想,而且丈量准确,开挖深度与我们设计尺度基底细符。这个意外发现使我们原预计的事情量又进一步淘汰。我把这个意外的收获给毛主席写了许多信,一一作了详细汇报。
据我所知,毛主席基本上都亲自阅过了,他得知引水线路找到了,很是兴奋。1958年南宁集会期间,我听说毛主席追问陈伯达:“为什么把林一山给我的信丢了一封?”听说陈伯达紧张了一阵。
我其时只知道这件事,却想不起毛主席没有看到的是哪一封信。毛主席:引白龙江、嘉陵江上游水到汉江,经汉江再向华北引水在研究南水北调的事情历程中,我们发现嘉陵江干流上游的西汉水在地质年月不太久远以前,曾经就是汉江河源,厥后经由嘉陵江上游的巴山南侧河源的溯源侵蚀,经由不停的切割,袭夺了汉江上游,酿成嘉陵江的河源,所以嘉陵江干流的上游河段名称叫西汉水。
凭据1954年我对汉江河源的察勘,发现河源河床开阔,从地貌学来讲,与一般分水岭河源不相同,这与厥后发现西汉水本是汉江河源的情况很相符,证实了这种袭夺理论。因而,把嘉陵江上游的水引到汉江,就具备了向北引水的可能。
由于发现白龙江、嘉陵江上游可以通过汉江引水到华北,因此在丹江口二期工程完成以后,丹江口年平均调蓄水量可达380多亿立方米,如果再加上白龙江、嘉陵江上游可以引入汉江的水量约100余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年总水量就可达约5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年平均入海水量,也就是说,我们有足够的水量可以使用丹江口水库调往北方了。我把发现嘉陵江上游原来是汉江河源的情况和白龙江通过嘉陵江上游引入汉江的计划方案写信陈诉了毛主席。
在1958年3月的成都市议上,毛主席在讲话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引白龙江、嘉陵江上游的水到汉江,经由汉江再向华北引水。这句话证明毛主席看了我的信。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由于南水北调引水线路计划方案合理,且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开端设计事情也已完成,所以在毛主席主持的成都市议的决议中虽然主要是关于三峡工程的决议,可是该文件中还专门写了一段有关汉江丹江口工程计划设计事情已经完成,可以开工的文字。紧接成都市议之后,周总理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一个集会,决议丹江口工程立刻作开工筹备事情,由王任重同志代表中央主持这项事情,由“长办”卖力设计,湖北省政府卖力施工。
为相识决库区淹没问题,经由对丹江口多年移民实践的重复研究,我们终于在70年月乐成地总结出一套水库淹没区合理的移民安置方案,这就是“就地后靠”的土地垦殖计划方案。我们称之为“移民工程”,纠正了已往险些普遍推行的一种错误移民方案,即开发山区却把住民向平原迁移,打乱了淹没区住民原有的社会关系,使移民受尽了流离他乡的苦头,而我们所找到的移民工程方案,不仅对丹江口水利工程,而且对全国各个水利工程的移民问题都具有普遍意义。在丹江口工程的兴建历程中,遇到许多阻力和难题,但经由艰辛努力和不懈奋斗,尤其是周总理的庞大眷注(经常相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亲自处置惩罚施工中多次发生的各种重大问题),所以第一期工程终于在1968年基本建成。该工程综合效益很大,周总理将它确定为我国五利(防洪、发电、浇灌、航运、养殖)俱全的水利工程代表,并制作模型出国展览宣传。
使用地形纪律选择引水线路由于发现了汉江上游的袭夺现象,使得从白龙江、西汉水向东引水酿成可能。经由进一步仔细考察研究,我们又发现长江上游流域境内的地形纪律: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降雨量漫衍越是向东南水量越大。这一重要发现,使我的思路由朦胧而变得清晰起来。
我想到可以使用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纪律来选择引水线路。凭据这一设想,我从1972年开始,组织并到场了四次察勘巴颜喀拉山分水岭的运动。1989年夏,我在第四次察勘中,基本弄清了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的几条运河线路,使用西高东低的有利地形和该地域水量和降雨量由西而东逐步增加的纪律,引水线路沿巴颜喀拉山南侧等高线越是向东延伸地形越有利,引水量越大。
由于有国家计委支持,四川省水利厅做了许多研究事情,他们对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各支流源头可以兴建的引水水库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分析和引水量的观察事情,因而这个引水方案从计划事情说应该是合理的。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把从长江上游的自流引水量由原来的200亿立方米扩大到500多亿立方米,这对于开发大西北大面积干旱沙漠平原,有着不行估量的经济价值和庞大的战略意义。
我们这一认识的逐步生长,是由于受到毛主席谈话的启发。毛主席的问话使我在从长江上游绕过巴颜喀拉山脉向黄河引水的方案研究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我们使用西高东低的地形纪律提前完成了初期准备事情。林一山(1911—2007),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长江流域计划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等职。
本文关键词:koko体育app下载,原,长江,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回忆,毛主席,与
本文来源:koko体育app下载-www.taishanyuyuan.com
Copyright © 2004-2022 www.taishanyuyuan.com. koko体育app下载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ICP备50877309号-5